你能说出博客和微博的本质区别吗?或者更残酷地讲,你能说出博客和长微博的本质区别吗?我不能说我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,但是在我看来,很多时候,我们所看到的创业机会其实并不存在,代替它们存在的是资本运作所需要的新概念。
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,我的身边充满着对“共享经济”的幻想,很多朋友因为“共享单车”的风生水起都开始做起了自己的“共享经济”梦。我能够理解共享经济是什么,但是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我的这些朋友会把“共享单车”当成了共享经济的一部分?!
在和朋友讨论“共享单车”模式的时候我谈到,如果这种明显的租赁行为叫做“共享”的话,那么最早路边公用电话岂不是证明中国早就有了“共享经济”模型?有人说公用电话并非绝对的民营企业行为,这让我又想到了网吧,网吧的经营模型和现在的共享单车有差别吗?——由某家企业准备好某种工具,人们可以分时付费使用——为什么大家只会把共享单车认为是“共享经济”呢?
想象一下,如果每辆共享单车都配备了一个车手,那么这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出租车?那么出租车为什么没有被包装成共享经济的概念呢?或者,我们总是收到的快递,算不算是共享物流呢……
当“共享经济”成为一个资本热词的时候,相当多的一些项目就会把自己向这种热词方向靠拢,于是一些概念就开始混淆起来了。以至于像分时出租这种千百年前就存在于服务行业(酒店、客栈)的行为逻辑也被包装成了“共享单车”。
要做到真正的共享并不是很简单,但是出租却很好理解,于是才会导致很多人把自己的“出租”生意模型,当做了“共享”。这听起来似乎有趣,其实很悲哀,正是因为这些混淆的概念让人们在创业的时候失去了自我的定位。
对于一个一般创业者而言,我所说的“一般”是指你并没有最原始的积累,需要从第一桶金开始赚起的话,那么你必须清楚的第一件事情是:你需要“共享”你的思维。
我们每个人的见识都是有限且受限的,只有共享自己的思维,才能引起更多的碰撞,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已经有人想到过?先想到的那些人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?是否还有别人和自己的想法一样?这些想法一样的人是否可以成为合作伙伴?人们对自己的想法有哪些批评、那些建议和补充……
有一个概念叫做“试错成本”,在一起付诸行动,真的产生费用之前,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,会让自己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预读到一些结果的可能性。我也知道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一无二的,如果分享出来有可能被别人剽窃抄袭……,关于这一点,我想说的是当你要为自己的想法去说服投资人的时候,还不是要分享出来,既然早晚要说,为什么不让自己提前一点呢?
人类是有回报心理的,只有你共享了自己的思维,才有可能得到别人共享回报,才有可能从别人的思维当中找到自己的问题,纵然是他山之石,也是可以攻玉的。
结合本篇文字想一下,当你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共享经济而误以为“共享单车”就是共享经济的时候,如果能够把自己的错误“共享”一下,是不是也可以很快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修正呢?
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,不要迷信什么新概念新名词,这才是创业人正确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