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业科普知识 ▏美国白蛾识别与防治

时间:2022-09-19

美国白蛾是国际国内植物检疫对象,具有世代多、食性杂、繁殖量大、隐蔽性强、暴发性强、扩散蔓延快、防控难度大等特性,是我国危害林木最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。

形 态 特 征

【成虫】 体长13~15mm,全体白色;雄成虫触角黑色,双栉齿状;翅展 23~34mm,越冬代前翅散生数量不等的黑色斑点。雌成虫触角褐色,锯齿状;翅展33~44mm,前翅纯白色,后翅通常为纯白色。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,多数个体腹部白色,少数个体腹部黄色,上有黑点。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桔黄色,胫节及跗节大都为黑色。

【卵】 半球形,直径约0.5mm,初产卵浅绿色,后变灰绿色,孵化前变灰褐色,卵壳表面具规则的小凹刻。卵产在叶面上,单层排列成块状。

正在产卵的美国白蛾

卵块

【幼虫】 老熟幼虫体长28~35mm,头黑,具光泽。体黄绿色至灰黑色,背线、气门上线、气门下线浅黄色。

初孵化幼虫

3龄末幼虫

末龄幼虫取食树叶

老熟幼虫寻找化蛹场所

【蛹】 体长8-15毫米,暗红褐色。雄蛹瘦小,雌蛹较肥大。腹部各节除节间外,布满凹陷刻点,臀棘8~17根,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,中间凹陷。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茧,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,共同形成网状物。

发 生 危 害 规 律

美国白蛾在我县1年发生3代。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砖瓦块、枯枝落叶等处越冬。一般4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,5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孵化,5月中下旬形成比较明显的网幕。幼虫6月中下旬老熟,第1代成虫6月下旬7月上旬为高峰期。第2代幼虫7月上旬出现,7月中下旬为网幕盛期。8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出现高峰期,8月下旬9月上中旬为网幕盛期,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幼虫老熟期。

幼虫共有6~7龄,其中第1代幼虫有6龄,第2代有6~7龄,第3代均为7龄。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,群集网幕中取食叶片,叶片被食尽后,幼虫移至另一新枝叶结新网幕在内危害。幼虫前4龄均在网幕内,5~7龄在网幕外。幼虫5~7龄进入暴食期,危害较重。

防 治 措 施

1.人工防治

居民区在越冬代成虫羽化期(4月上旬-5月上旬)对墙壁喷药杀灭成虫;在幼虫3~4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,并集中处理;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、早防治,使用高压喷雾机喷雾防治(菊酯类药物1500-2000倍液),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期在树干涂毒环杀幼虫(废机油+菊酯或敌敌畏2:1)。

2.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诱杀成虫

在成虫发生期,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,直接诱杀雄成虫,阻断害虫交尾,降低繁殖率,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,可结合杀虫灯使用增加诱捕效果。

3.生物防治

周氏啮小蜂是一种寄生美国白蛾蛹的天敌,它寄生率高,人工大规模繁育技术比较成熟,是控制美国白蛾的有效措施之一。

4.飞机防治

对于片林面积大、分布范围广的区域,可以推行飞机防治。应用除虫脲、苦参碱等无公害农药超低量喷雾,残效期长,防治效果较明显。